手机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百度搜索
百度搜索与生命词典搜索比较
物质科学
标题摘要内容
宇宙信息​
生命起源​
新旧农业
生命天文​
地球系统​
桌面时钟_在线极简时钟同步

0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生命空间​
环境气候​

Time is the cause of the combined matter.

Time is like a motionless vacuum.

I am life and time is in my genes

lt is time that gives birth to me, and space

that bears me.

生命材料​
健全健康​
生命能源​
宇宙演化​

学科资源



Subject resources

国务院:基础研究​
来源: | 作者:全球思想家委员会王灏儒编纂 | 发布时间: 405天前 | 809 次浏览 | 分享到:




全球思想家委员会转载: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  简称:国务院:基础研究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强大的基础科学研究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基石。

但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要求相比,我国基础科学研究短板依然突出数学等基础学科仍是最薄弱的环节,重大原创性成果缺乏,基础研究投入不足.......


全球思想家委员会对于《人类的进化过程中脚下的“基础”是泡沫》的几点(蓝色字体)见地

人类的问题不在中国的“数学”基础薄弱,而在于人类自身对“基础”二字没悟透。

人类的问题在于:

世界架构的基础建立在:盘根错节的体系、派系、门系、党系、族系、国系、治权、治邦、制度、制法基础上

国际外交的基础建立在:各国各唱各的调、各立各的法、各说各的理、各杀各的敌、各爱各的国、各怼各的敌的基础上

我们在高歌一曲“大国担当”。“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老子时代的“高山”非老子而莫属,毛泽东时代的“高山”非毛泽东思想而莫属,习近平时代的“高山”非习近平的人合一宇宙观思想而莫属。

老子和毛泽东是他那个时代的思想体系,当今时代的最先进的思想27字高维思想——天地人合思想无可辩驳。

习近平发布了天人合一思想,全球思想家委员会遵循天地人合思想,“大国担当”岂能仅仅停留在口号和招牌上?

敢说,敢在世界舞台上高举“大国担当”招牌的人,学一学,悟一人合一宇宙观”——天地人合思想的天时已到。

不用27字高维思想——的“软件程序”充实“大国担当”,说出的话语还是二元对立,“互利+互怼而已。

大国担当出处:王义桅,中国人民大学欧盟“让·莫内讲席”教授,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

跟傻子比高低你比傻子还是,“大国担当”的内涵是提高能量级。


梗概五典四教九五工程,

五典四教是:解除人间的盘根错节的体系、派系、门系、党系、族系、国系、治权、治邦、制度、制法的五部大辞典与四大教育体系,全人类都可查阅,都可受教的立体的,全息的,多媒的,隐显两界浑然一体的辞典与教育。

五典四教是:树立新风尚,新思想,新文化,新制度,新王权、新国界、新法制、新策略、新人类的五部全人类都可查阅的都可受教的,立体的,全息的,多媒的,隐显两界浑然一体的辞典与教育。

《康熙字典》是编纂一本全国通用的工具书,不仅可以让文化得到汇集与传承,更能让学子们从《康熙字典》中看到清廷的伟大

《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时期编修的大型丛书。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十三年编成。

《康熙字典》是一本全国通用的工具书、《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时期编修的全国通用的大型丛书。

《五典四教》是一个完整的宇宙生命科学工程体系,全人类通用《五典四教》可不战而屈“私”之兵,“私”是引发战争,招致病灾的人类大敌。清代时期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编撰了全国通用的《四库全书》,那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下编撰全人类通用的《五典四教》,业已成为人类发展史上的必然。

在习主席尚未获得《举国之力编撰天典》天地人合字词典信息的当下,号召顶级大学和饥渴慕义的贤良人士,奉献爱心,奉献财力、奉献人力、奉献物力,以达感动天意,向主席报喜之果。

第四编:五典四教九五工程:简称:九五工程五字辞典:1、天典:天地人合法字辞典2、和典:和平宪章法字辞典3、新典:新生命工程字辞典4、儿典:儿童教育法字辞典5、医典:健康医药法字辞典四所大学:1、法大:宇宙生命全法大学2、人大:世界人格教育大学3、儿大:世界儿童教育大学4、医大:第五生命医教大学。五则

第四编:五典四教九五工程


副标题: 九大生命基础浩繁,称之为工程,基础是指辞典是基础教材是哺育     

定义:五典四教九五工程,五典是基于爱合,四教照样是基于爱合,爱合是什么? 五辞典内涵四教材外延全称:五典四教九五工程简称:九五工程。基于生命法下的九五工程是改组人类文化、教育、意识的基石,没有九五基石皮将不存,毛之焉附。   

简介九五工程五典是1、天典2、和典3、新典4、儿典5、医典,五字辞典;四教1、法大2、人大3、儿大4、医大四教材。九五是,五典+四教=五则一则挂联合国二则报批国家、三则推广成果、四则职教法规、五则申报版权;五典四教为九,九五交织精神经济两手抓浩大工程。

解析:第四编:五典四教九五工程:简称:九五工程。天意与人体接通共融,人很快会变得超凡卓越。天意界里,充满了无穷的智慧与能力,天意会借着人体做出超凡卓越的事。天意在人体上的作为,是浩繁的。九大生命基础典籍浩繁,就是与天意在人体上的浩繁布局同步共振的落地到,第四编:五典四教九五工程简称:九五工程。九五工程就是五典、四教、五则。凡是申请加入九五工程的国家、机构、大学或仁人志士你们有福了。天意选中了你们,你们的学习、奉献和所做的天地人合伟大事业,是在显明的天意的作为,但也只能是天意作为的一点或一部分。单独从事五典、四教、五则事业的本身,都不可能显出天意的全部作为。五典、四教、五则虽说是浩繁,虽说是不可能显出天意的全部作为,但五典四教五则合为九五工程,相互交织就成了铜墙铁壁,就能够迎刃而解当前世界各国、顶级智库、国际机构、大学在瞎子摸象中遇到的种种不可协调的瓶颈、矛盾、丘壑与不可跨越的障碍。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强大的基础科学研究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基石。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科学探索加速演进,学科交叉融合更加紧密,一些基本科学问题孕育重大突破。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普遍强化基础研究战略部署,全球科技竞争不断向基础研究前移。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基础科学研究取得长足进步,整体水平显著提高,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不断增强。但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要求相比,我国基础科学研究短板依然突出数学等基础学科仍是最薄弱的环节,重大原创性成果缺乏,基础研究投入不足、结构不合理,顶尖人才和团队匮乏,评价激励制度亟待完善,企业重视不够,全社会支持基础研究的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为进一步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大幅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夯实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基础,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充分发挥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作用,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融通创新发展,着力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全面推进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建设,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支撑。

(二)基本原则。

遵循科学规律,坚持分类指导。尊重科学研究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的特点,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环境和文化,鼓励科学家自由畅想、大胆假设、认真求证。推动自由探索和目标导向有机结合,自由探索类基础研究聚焦探索未知的科学问题,勇攀科学高峰;目标导向类基础研究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强战略领域前瞻部署

突出原始创新,促进融通发展。把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坚定创新自信,勇于挑战最前沿的科学问题提出更多原创理论,作出更多原创发现。强化科教融合、军民融合和产学研深度融合,坚持需求牵引,促进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产业化对接融通,推动不同行业和领域创新要素有效对接

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创新活力。突出以人为导向,深化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改革,营造宽松科研环境,使科研人员潜心、长期从事基础研究。完善分类评价机制,调动科学家、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引导企业加强基础研究,提升市场竞争力。

加强协同创新,扩大开放合作。适应大科学、大数据、互联网时代新要求,积极探索科研活动协同合作、众包众筹等新方式,破解科学难题、共享创新成果。坚持全球视野,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多方引才引智。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共同应对全球关注的重大科学挑战。

强化稳定支持,优化投入结构。加大中央财政对基础研究的稳定支持力度,构建基础研究多元化投入机制,引导鼓励地方、企业和社会力量增加基础研究投入。建立稳定支持和竞争性支持相协调的投入机制,推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与基地建设全面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我国基础科学研究整体水平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在若干重要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在科学前沿重要方向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性科学成果,解决一批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前瞻性重大科学问题,支撑引领创新驱动发展的源头供给能力显著增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提供有力支撑。

到2035年,我国基础科学研究整体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大幅跃升,在更多重要领域引领全球发展,产出一批对世界科技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有重要影响的原创性科学成果,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奠定坚实基础。

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涌现出一批重大原创性科学成果和国际顶尖水平的科学大师,为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世界科技强国提供强大的科学支撑。

二、完善基础研究布局

(四)强化基础研究系统部署坚持从教育抓起,潜心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对数学、物理等重点基础学科给予更多倾斜。完善学科布局,推动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均衡协调发展,鼓励开展跨学科研究,促进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加强基础前沿科学研究,围绕宇宙演化、物质结构、生命起源、脑与认知等开展探索,加强对量子科学、脑科学、合成生物学、空间科学、深海科学等重大科学问题的超前部署。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大需求,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农业、材料、能源、网络信息、制造与工程等领域和行业集中力量攻克一批重大科学问题。围绕改善民生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进一步加强资源环境、人口健康、新型城镇化、公共安全等领域基础科学研究。聚焦未来可能产生变革性技术的基础科学领域,强化重大原创性研究和前沿交叉研究。



(五)优化国家科技计划基础研究支持体系。发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源头创新的重要作用,更加聚焦基础学科和前沿探索,支持人才和团队建设。加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与国家其他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的衔接,推动基础研究成果共享,发挥好基础研究的基石作用。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加快实施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机、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等“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推动对其他重大基础前沿和战略必争领域的前瞻部署。加快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前瞻部署,从基础前沿、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到应用示范进行全链条创新设计、一体化组织实施。健全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运行机制,引导地方、企业和社会力量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支持。优化基地和人才专项布局,加快基础研究创新基地建设和能力提升,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

(六)优化基础研究区域布局。聚焦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推动中西部地区走差异化和跨越式发展道路,构建各具特色的区域基础研究发展格局。支持北京、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加强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安徽合肥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打造原始创新高地。充分发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区作用,突出已有优势,强化东北和中西部地区基础研究布局,构建跨区域创新网络。

(七)推进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聚焦能源、生命、地球系统与环境、材料、粒子物理和核物理、空间天文、工程技术等领域,依托高校、科研院所等布局建设一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鼓励和引导地方、社会力量投资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快缓解设施供给不足问题。支持各类创新主体依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开展科学前沿问题研究,加快提升科学发现和原始创新能力,支撑重大科技突破。

三、建设高水平研究基地

(八)布局建设国家实验室。聚焦国家目标和战略需求,在有望引领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统筹部署和建设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一体的国家实验室,给任务、给机制、给条件、给支持,激发其创新活力。选择最优秀的团队和最有优势的创新单元,整合全国创新资源,聚集国内外一流人才,探索建立符合大科学时代科研规律的科学研究组织形式。建立国家实验室稳定支持机制,开展具有重大引领作用的跨学科、大协同的创新攻关,打造体现国家意志、具有世界一流水平、引领发展的重要战略科技力量。

(九)加强基础研究创新基地建设。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在前沿、新兴、交叉、边缘等学科以及布局薄弱学科,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骨干企业等部署建设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推进学科交叉国家研究中心建设。加强转制科研院所创新能力建设,引导有条件的转制科研院所更多聚焦科学前沿和应用基础研究,打造引领行业发展的原始创新高地。加强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共建研发机构和联合实验室,加强面向行业共性问题的应用基础研究。推进军民共建、省部共建和港澳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加强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提升野外观测研究示范能力。强化对科技创新基地的定期评估考核和调整,坚持能进能出,提升持续创新活力。



四、壮大基础研究人才队伍

(十)培养造就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和科技领军人才。把握国际发展机遇,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创新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更大力度推进实施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等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多方引才引智,广聚天下英才。在我国优势科研领域设立一批科学家工作室,培养一批具有前瞻性和国际眼光的战略科学家群体。建立健全人才流动机制,鼓励人才在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合理流动。

(十一)加强中青年和后备科技人才培养。建立国际通行的访问学者制度,完善博士后制度,吸引国内外优秀青年博士在国内从事博士后研究。鼓励科研院所与高校加强协同创新和人才联合培养,加强基础研究后备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支持具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科学家开展探索性、原创性研究。

(十二)稳定高水平实验技术人才队伍。建立健全符合实验技术人才及其岗位特点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提高实验技术人才的地位和待遇。加大实验技术人才、专职工程技术人才和开放服务人才培养力度,优化科研队伍结构。加强实验技术人员培训,提升技术能力和水平。

(十三)建设高水平创新团队。发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研究基地的集聚作用,稳定支持一批优秀创新团队持续从事基础科学研究。聚焦科学前沿,支持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科研院所选择优势基础学科建设国家青年英才培养基地,组建跨学科、综合交叉的科研团队,加强协同合作。





翻开《基础生命科学》第2版,先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读完全书,认为这是一本适应科技发展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好教科书,因此,应作者邀请,欣然提笔作序。

科教兴国,人才为本。中国要赶超世界发达国家的先进科技水平,可能需要几代人长期的努力。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相辅相成。在我们这一代科学工作者攀登科技高峰的同时,应该注重后续创新人才的培养,这是一种责任、一种使命,更是科学家应有的一种境界。编写出适应科技发展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好教科书应该得到鼓励。

20世纪后叶,分子生物学领域一系列重大突破,使生命科学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当今世界,解决人类面临的诸如人口膨胀、粮食短缺、疾病危害、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生态失衡、生物多样性丢失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和挑战,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与十多年来重视和普及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知识一样,现在应该是重视和普及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知识的时候了。否则,我们有可能会再次失去在激烈的科技竞争和经济发展中领先的机会。因此,《基础生命科学》第2版教科书的出版发行正逢其时。

建万丈高楼,夯实基础最重要。攀登科技高峰,需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为后盾。学习现代生命科学基础知识,是生物类专业和非生物类专业大学生共同的需要,也是科技工作者更新知识或完善知识结构的需要。基础应该是共同的,就像提倡中小学不分文理科一样,好的基础生命科学教科书也可在各专业通用。纵观国内外大学书苑,越是好的教科书,就越能把深奥复杂的科技知识写得更通俗易懂。一本好书,不但会在一流大学中流行,也应该受到一般大学师生的普遍欢迎。《基础生命科学》作者长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又一直亲临课堂一线讲授基础课程,科研与教学的亲身经历为他编写图文并茂,深入浅出的教科书提供了条件。

生命科学,奥妙无穷,也是现代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编写全彩色《基础生命科学)教科书是科学与艺术结合的可贵实践,期盼它能激发年轻学子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图书有价,知识无价;学位与学,学问更重要。愿同学们通过学习基础生命科学知识,更加崇尚科学,珍爱生命,追求创新。

 

陈宜瑜 2003 12.26 --2013.2.18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





五、提高基础研究国际化水平

(十四)组织实施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继续参与他国发起或多国发起的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积极承担任务,深度参与运行管理,积累管理经验。立足我国现有基础条件,综合考虑潜在风险,编制我国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规划,重点在我国相关优势特色领域选择具有合作潜力的若干项目进行培育,力争发起组织新的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主动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相关规则的起草制定。

(十五)深化基础研究国际合作。加大国家科技计划开放力度,支持海外专家牵头或参与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吸引国际高端人才来华开展联合研究,加快提升我国基础科学研究水平和原始创新能力。落实“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全面提升科技创新合作层次和水平,打造“一带一路”协同创新共同体。深化政府间科技合作,分类制定国别战略,建立国际创新合作平台,联合开展科学前沿问题研究。

六、优化基础研究发展机制和环境

(十六)加强基础研究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加强统筹规划,集中资源要素,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突出原始创新。在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部际联席会议机制下,成立基础研究战略咨询委员会,研判基础研究发展趋势,开展基础研究战略咨询,提出我国基础研究重大需求和工作部署建议。强化中央和地方、中央部门间协调,推进军民基础研究融合发展。结合国际一流科研机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推进基础研究科教融合。

(十七)建立基础研究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中央财政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完善对高校、科研院所、科学家的长期稳定支持机制。采取政府引导、税收杠杆等方式,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探索共建新型研发机构、联合资助、慈善捐赠等措施,激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探索实施中央和地方共同出资、共同组织国家重大基础研究任务的新机制。地方政府要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

(十八)进一步深化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改革。完善符合基础研究规律的项目组织、申报、评审与决策机制,遴选基础研究项目时更多注重对研究方向、人才团队及其创新能力的考察。简化基础研究项目任务书和预算书,落实法人单位和科研人员的经费使用自主权,使科研人员有充足时间心无旁骛地开展科学研究,让经费为人的创造性活动服务。探索直接委托国家科技创新基地承担国家科研任务的机制。

(十九)推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融通。在重视原创性、颠覆性发明创造的基础上,大力推进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现代农业、资源环境等重点领域应用技术创新,通过应用研究衔接原始创新与产业化。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产业化对接融通,促进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创客等各类创新主体协作融通,把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等打造成为融通创新的重要载体。充分发挥企业特别是转制科研院所在产学研深度融合中的作用,推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工程化,吸引国内外资金、技术,提升产业竞争力。适应互联网时代创新活动开源开放的新趋势,创新基础研究组织形式,探索开展基础研究众包众筹,举办多种形式的创新挑战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集群思、汇众智、解难题的众创空间

(二十)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加强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和科学数据管理,统筹国家科技创新基地规划布局,推进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国家种质资源库、人类遗传资源和实验材料库(馆)建设,促进国防科技资源开放共享。面向重要基础科学问题和重大战略需求,加强基础性、公益性的自然本底数据、种质、标本等科技基础条件资源收集。完善国家科技报告制度,推动更多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学数据和仪器设备向各类创新主体开放。强化新购大型科研仪器查重评议,建立健全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管理机制和后补助机制。发挥创新券在促进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方面的作用,强化法人单位开放共享的主体责任和义务。

(二十一)建立完善符合基础研究特点和规律的评价机制开展基础研究差别化评价试点,针对不同高校、科研院所实行分类评价,制定相应标准和程序,完善以创新质量和学术贡献为核心的评价机制。自由探索类基础研究主要评价研究的原创性和学术贡献,探索长周期评价和国际同行评价;目标导向类基础研究主要评价解决重大科学问题的效能,加强过程评估,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提高创新效率。支持高校与科研院所自主布局基础研究,扩大高校与科研院所学术自主权和个人科研选题选择权。健全完善科技奖励等激励机制,提升科研人员荣誉感;建立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容错机制,鼓励科研人员大胆探索、挑战未知。

(二十二)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坚持科学监督与诚信教育相结合,教育引导科研人员坚守学术诚信、恪守学术道德、完善学术人格、维护学术尊严。指导高校、科研院所等建立完善学术管理制度,对科研人员学术成长轨迹和学术水平进行跟踪评价,对重要学术成果发表加强审核和学术把关。抓紧制定对科研不端行为“零容忍”、树立正确科研评价导向的规定,加大对科研造假行为的打击力度,夯实我国科研诚信基础。

(二十三)推动科学普及,弘扬科学精神和创新文化。充分发挥基础研究对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和创新文化的重要作用,鼓励科学家面向社会公众普及科学知识。推动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基地面向社会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

国务院              

2018年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