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是围绕人展开的科学,如今虽然人们有了相对清晰的概念但从历史上看大家还是走了不少弯路,许多生命科学家更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无论是带来重大改变的先驱还是此前不为人知的无名英雄,他们都有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是19世纪英国最伟大的生物学家,他是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以及物种不变论。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出生在英国的一个小镇——施鲁斯伯里。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当地的医生,家里希望他将来能够继承祖业。
1842年,达尔文第一次写出《物种起源》的简要提纲。1859年11月,达尔文用20多年写成的科学巨著《物种起源》终于出版面世。
在这部书里,达尔文正式提出了“进化论”的思想,说明物种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
全球思想家委员会评论:
生命与生物的区别是:生命是低于空气光泽10倍的物体,所以空气能遮隐生命。宇宙中的物质,谁的光泽最低,谁的一切就被隐藏。宇宙中的所有物质中信息的色泽最低,它能被所有物质隐藏。
宇宙中的物质与生命产生化合反应后就可以变成生物,生物是物质元炁与生命的交合体。
身体是数理化结构的实体,实体的结构形式是:108种矿物质+精神合成人。
人身与天的结构相似,人身的结构是个阴阳两性的结合。人身的阳性物质,是由108种地矿物质所组成。人身的阴性物质,是由光、音、色、电、磁构成。人身的阳性面是肉体,人身的阴性面是生命(或称灵魂)。
人身有两个属性:一个是生命属性,一个是肉体属性。人身的生命属性,生命靠着生命界的法生存;人身的肉体属性,肉体靠着物质界的法生存。
通俗的讲:生命因低于空气光泽10倍,所以生命是看不见的物质,地球上的生物是由地球中108种地矿物质与生命合二为一生成的生物。
宇宙中只有一位宇宙生命。宇宙是一个整体,宇宙中的万相(生物),乃是一位宇宙生命的生相(生物)。宇宙中的众生相(生物)都随其一位宇宙生命的主导。一位宇宙生命主导着众生相(生物)的变化,众生相(生物)随其自身受于的宇宙生命法运动生存。
以上(生物)可不是那么简单,但是对于尚未进入宇宙生命全法大学就读的你来讲,就把他理解为(生物)就可以了。
请诸位记住:生命是看不见的,凡是看得见的活物都是生物,生物是生命加地矿物质合成的。
这不是达尔文的错,因为达尔文没把自己称为生命学家。世界上生命教育尚属空白,懂生命法,懂生命原理的人凤毛麟角,全球思想家委员会创办的宇宙生命全法大学开学至少要十年的时间方能培育出,生命学家。
格雷戈尔·孟德尔
格雷戈尔·孟德尔(Gregor Johann Mendel,1822-1884),奥地利生物学家,遗传学奠基人,因其发现了遗传定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被誉为“现代遗传学之父”。
今天人们都会在生物课本上学习到发生在位于捷克共和国第二大城市布尔诺的圣·托马斯修道院里的豌豆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孟德尔在1843年来到这里,几年后成为一位神父。
1856年到1863年的8年间,一共种植了29000豌豆。他不厌其烦,记录豌豆种子、豆荚、叶子、茎和花等在生长过程中彼此细微的差别,经过仔细筛选,确定了其中12835株,从中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当把种子是黃颜色的豌豆株与绿色种子的豌豆株杂交以后,它们的后代总是黄的,然而再下一代,绿色再现的比率则是1:3。
概况起来就是高中生物课本所学的遗传学两大定律,一是基因分离定律: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独立地遗传给后代;二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决定不同遗传性状的遗传因子间可以自由组合。
詹姆斯·杜威·沃森
詹姆斯·杜威·沃森,美国生物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1928年4月6日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美国分子生物学家,20世纪分子生物学的带头人之一,1953年和克里克发现DNA双螺旋结构(包括中心法则),被誉为“DNA之父”。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共同提出了DNA 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成对的碱基排列其中,标志着生物科学的发展进入了分子生物学阶段.DNA双螺旋结构的提出开始,便开启了分子生物学时代.分子生物学使生物大分子的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使遗传的研究深入到分子层次,“生命之谜“被打开,人们清楚地了解遗传信息的构成和传递的途径。
弗朗西斯·克里克
弗朗西斯·哈利·康普顿·克里克,(1916年6月8日-2004年7月28日),英国生物学家,物理学家,及神经科学家。最重要的成就是1953年在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与詹姆斯·沃森共同发现了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双螺旋结构。二人也因此与莫里斯·威尔金斯共同获得了1962年的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2004年因大肠癌病逝。
克里克被2000年诺贝尔奖得主坎德尔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生物学家,是可以与伽利略、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比肩的科学巨匠。这是因为在三大科学之谜——宇宙产生之谜、生命之谜和意识之谜中,他在两大科学之谜的探索中做出了重大贡献。
托马斯·亨特·摩尔根
摩尔根(1866—1945),出生在一个豪门贵族家庭。他很小就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例如捕蝴蝶、偷鸟蛋和往家里捡化石和矿物标本等等。美国著名遗传学家,现代遗传学奠基人之一,提出了遗传学三条基本定律中的基因连锁互换定律,确立了基因作为遗传单位的基本概念,并因此而获得1933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摩尔根,在肯塔基州立学院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攻读动物学,获博士学位。曾任哥伦比亚大学、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的实验动物学教授。是美国全国科学院院长,美国遗传学会主席、实验动物学和实验医学学会会员。一生致力于胚胎学和遗传学研究,由于创立了关于遗传基因在染色体上作直线排列的基因理论和染色体理论,获诺贝尔奖。
1911年,摩尔根开始在《科学》杂志上公开自己的发现。接下来的几年中,他先后撰写了《遗传与性》《孟德尔遗传原理》《果蝇遗传学》等现代遗传学的经典著作,全面、系统地提出了现代遗传学的基本原理,使人类对遗传的研究从染色体水平进入到基因水平,他的学说渐渐得到了全世界的公认。
路易斯·巴斯德
巴斯德出生在法国东部裘拉省的洛尔镇,父亲是拿破仑军骑兵队的一名退伍军人,退伍后当鞣革工人,母亲是农家女,他有一个姐姐和两个妹妹。路易斯·巴斯德可以说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微生物学家。他因疾病细菌学说以及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巴氏杀菌法而广受赞誉,他的贡献在科学、技术和医学领域几乎没有先例。
巴斯德一生进行了多项探索性的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他用一生的精力证明了三个科学问题:
(1)每一种发酵作用都是由于一种微菌的发展。这位法国化学家发现用加热的方法可以杀灭那些让啤酒变苦的恼人的微生物。很快,“巴氏杀菌法”便应用在各种食物和饮料上。
(2)每一种传染病都是一种微菌在生物体内的发展。由于发现并根除了一种侵害蚕卵的细菌,巴斯德拯救了法国的丝绸工业。
(3)传染病的微菌,在特殊的培养之下可以减轻毒力,使他们从病菌变成防病的疫苗。他意识到许多疾病均由微生物引起,于是建立起了细菌理论。
施莱登
施莱登,德国植物学家,细胞学说的创始人之一。施莱登于1804年4月5日出生于德国汉堡的一个医生家庭。中学毕业后,于1824—1827年在海德堡大学攻读法律学并获得博士学位。之后,他回到家乡汉堡从事法庭律师工作。1833年进入哥廷根大学学习医学,而后又对植物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又进入柏林大学学习植物学,开始了对自然科学的研究。
1838年,在布朗的帮助和影响下,施莱登开始着力于植物细胞的形成和作用,这项研究,开启了对细胞学说的初步探索。
同年,施莱登发表他的代表作,赫赫有名的《植物发生论》,文中引用了布朗关于“细胞核是细胞的组成部分”这一观点,并表示细胞核是植物细胞中普遍存在的基本结构。
施旺
西奥多·施旺,是列日大学教授、德国生理学家,也是细胞学说的创立者之一,普遍被认为是现代组织学(研究动植物组织结构)的创始人。
在1834—1839年间,他在柏林弥勒的实验室从事动物生理学方面的研究,并取得很大成绩。施旺对于神经纤维鞘和胃蛋白酶的发现有重要的贡献,而且他曾利用严谨的发酵实验对自然发生学说发出了挑战。
施旺指出细胞具有“塑态现象”和“代谢现象”,并明确提出这两类现象是细胞和有机界的基本特征,之后,施旺又在施莱登所论证的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生命的基础过程,提出了细胞是生物体进行的新陈代谢的基本单位。
屠呦呦
1930年,屠呦呦出生于浙江宁波。“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诗经·小雅》的名句寄托了屠呦呦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或许从取名开始,屠呦呦的命运注定要与这株神奇的小草连在一起。
疟疾是全世界最严重的传染疾病之一,从谈“疟”色变到实现无疟疾中国的消除疟疾之路离不开青蒿素。自20世纪70年代问世以来青蒿素类抗疟药成为疟疾肆虐地区的救命药据世卫组织不完全统计青蒿素在全世界已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1967年,中国启动旨在研究防治疟疾新药的“523”国家项目。全国60多家科研单位的500多名科研人员参加,屠呦呦临危受命,担任中药抗疟组组长。2015年12月10日,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医学奖,这是中国本土的科学研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填补了我国无诺贝尔科学奖的空白,实现了从0到1的巨大突破。
伊万·彼得罗维奇·巴甫洛夫
伊万·彼得罗维奇·巴甫洛夫(1849年9月26日-1936年2月27日),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医师、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的奠基人。条件反射理论的建构者,也是传统心理学领域之外而对心理学发展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1904年因为对消化系统的研究得到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878年至1890年,巴甫洛夫重点研究血液循环和神经系统作用的问题,他发现了温血动物的心脏有一种特殊的营养性神经,这种神经只能控制心跳的强弱,而不影响心跳的快慢。科学界人士把这种神经就称为“巴甫洛夫神经”。
巴甫洛夫在学术上的贡献,主要在于三方面:
1、心脏的神经功能;
2、消化腺的生理机制(获诺贝尔奖);
3、条件反射研究和其他。
对以后心理学发展影响最大的是由他的条件反射研究所演变成的经典条件作用学习理论。
中国十大生命科学领军人物-屠呦呦上榜(获得诺奖)
排行榜123网用户列举了中国十大生命科学领军人物排行榜,为您推荐中国生命科学顶尖科学家,其中包括谈家桢、屠呦呦、贝时璋、巴德年、蒲慕明等中国著名生命科学家,告诉您中国伟大生命科学家有谁,生命科学专家盘点排行榜均为用户票选,供您参考。
全球思想家委员会评说:
全球有4000多家生命科学学院,没有一位生命学院的院长大人,著述过一部生命是什么的著作。搜索:生命是什么?仍然指向:奥地利物理学家埃尔温·薛定谔于1944年首次出版的《生命是什么——生物细胞的物理学见解》。
全球生命科学学院的院长们昧智、因循守旧、固步自封、把自己困锁在死胡同里。人的生命被诸多的敌对力所杀,无所做为。你们只抱着古老的医学、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与人生哲学是行不通的,到头来只能是尸骨垒垒、血泪斑斑。
全球生命科学学院的院长们,不懂生命为何物,何必“挂着羊头卖狗肉”。为什么各大生命科学学院的院士与院长对生命原理不开悟呢?因在满脑子名利概念。
既然,中国有十大生命科学领军人物那么为什么中国国务院会向全世界征集12个生命原理的疑问呢?
试问这里有八个生命原理问答题,哪位生命学家能够答上?
问题:什么是“只有一位宇宙生命?”
答:
1、 宇宙中只有一位宇宙生命。宇宙是一个整体,宇宙中的万相,乃是一位宇宙生命的生相。宇宙中的众生相都随其一位宇宙生命的主导。
问题:什么是“生命主导着众生相的变化?”
答:
2、 一位宇宙生命主导着众生相的变化,众生相随其自身受于的宇宙生命法运动生存。
问题:什么是“宇宙核心是由什么构成?”
答:
3、 宇宙中的众生相都与宇宙的核心紧密联结,产生宇宙众生相的向心力。众生相的向心力发自于宇宙核心。宇宙核心是由生命能量构成的,核心的爆发力与吸引力,构成了全宇宙的生命力。全宇宙的生命力产生了一系列的生命规律。
问题:什么是“生命规律?”
答:
4、 宇宙中的生命规律,主导着所有的生相。生相的行、运、化、生,构成了宇宙的自然生命态。宇宙的自然态,完全是一个生命态。宇宙生命态所显明的现象,自生命起源至今,都在不停地运转与变迁。
问题:什么是“自然生命?”
答:
5、 宇宙生命是自然生命。宇宙生命的形成,经历了六亿亿年的岁月。宇宙生命的综观,是个人体的生命形式。宇宙生命的形成模式,与人体生命的形成模式相似。宇宙是人体的扩大化,人体是宇宙的缩影,人体是个小宇宙。
问题:什么是“生命能量?”
答:
6、 人体与宇宙的结构相似。人体内的生命能量,是宇宙生命能量的分化。人体与生命合二为一,构成了机械性的活体。人体是由矿物质构成的合体,人命是由音、光、色、电、磁构成的合体。
问题:什么是“护命法?”
答:
7、 人体与人命的合二为一,是个机械与能源的配合。人体坏了,生命就要转移,生命能量枯竭了,人体就变成了死体。人要保护生命的存在,就必须要保养好身体。
8、 生命要与身体配合,就必须壮大生命能量。人要保护好身体,就必须懂得护身之法。人要保护好生命,就必须懂得护命法。